第122章 出發陰山

-

莫凡回到營中,馬上召集各個小隊長議事。

現在莫凡麾下也有了不少人才。

盛唐衛士彆動隊三百名隊員,被分成十個小隊,每個小隊帶領三十人。

隊長:莫凡

副隊長:秦斌

小隊長:秦懷道、尉遲寶琳、李德謇、李震、張秀、王二柱、李小安、郭石山、方忠

莫凡宣佈了護送唐儉去陰山談判的事。

一時間,除了秦斌外,下麵就像被捅了的馬蜂窩,嗡嗡嗡的吵個不停。

莫凡隻是冷冷的看著下麵爭吵。

心想,盛唐彆動隊現在也上了規模,必須給這些人立規章製度才行。

否則這些人就太冇有規矩了,也會影響任務的執行力。

想到這裡,莫凡冷下臉來,一拍桌子站起來,吼道:“閉嘴!都給我閉嘴!”

“主將大帳中要保持肅靜,這點常識都冇有嗎?再吵,拉出去打十軍棍。”

看到莫凡發飆,下麵的人馬上都閉上了嘴。

一時間,帳中變得落針可聞。

“李德謇!“

莫凡點了李德謇的名。

“到!”

李德謇出列迴應。

“你去找你爹,把這次任務取消。”

莫凡盯著李德謇說。

“稟、稟將軍,這事肯定辦、辦不了啊!這是我爹當衆宣佈的,我要是去說,肯定捱打!”

李德謇磕磕巴巴的說。

“知道取消不了,你還吵吵嚷嚷的說什麼不去?“

莫凡一句話把李德謇懟得啞口無言。

“張秀!”

“到!“

張秀應聲出列。

“你以後再另行負責軍法事宜,今後膽敢有不遵守軍法的,嚴懲不貸!”

莫凡這句話說得擲地有聲,下麵的各小隊長都聽得心中一凜。

如今的莫凡不再是兩年前那個稚嫩的孩童,身高已經達到一米六五,身強體壯,看上去和成年人差不多。

幾次大戰下來,經過血與火的洗禮已經成長為一個堅強、剛毅的軍人。

發起怒來,自然有一種上位者的威嚴。

現在在盛唐衛士彆動隊,莫凡是絕對的主導,冇有人再膽敢質疑和違抗。

“現在說說這次護送使團的計劃。明天早上我們就要出發。”

“王二柱和張秀上次回東屏村運來的裝備勉強夠用,隻是手雷少了點,隻有一千顆,必須節省使用。”

“這次多準備幾具熱氣球,有必要的時候,讓重要人物和重傷員先走……”

莫凡將出發前的準備和可能遇到的情況都一一作了安排。

最後,莫凡掃了一眼李震道:“李震!”

“到!”

李震聽到莫凡叫自己,心中大喜,以為莫凡要給自己排重要任務。

“你帶領你們隊的三十個隊員留下來,負責打點好傷病營和接應我們。“

莫凡有點戲謔的看著李震道。

“師父,你讓我我跟著去吧!我家傳的馬槊很厲害的,一個能打十個。”

“您教的莫氏三十六路瘋魔棍法,天天都練的,現在他們都打不贏我!”

“師父,我從來冇有觸犯過軍法,我很聽話的,您帶我去吧!”

李震一把鼻涕,一把淚的哭訴起來。

“你真的那麼優秀嗎?

莫凡一眼就看穿李震在假哭,問道。

“真的,師傅,我真的很優秀,能幫您殺敵,幫您出謀劃策。”

李震以為莫凡會改變主意,連忙又給我自己臉上貼金。

“嗯,師父知道了。既然你那麼優秀,你留下來主持大局正合適。記得給我們做好接應。\"

“師父,你再考慮一下吧!”

“這是軍令!”

晚上,李靖把莫凡單獨叫到中軍大帳。

“定遠將軍,此去陰山談判,固然諸多凶險。但是你也不必太過擔憂。”

李靖把親兵也叫出大帳後,對莫凡道。

“末將既然接受了命令,定然儘忠職守,不辱使命。”

莫凡向李靖拱拱手回答道。

李靖對於莫凡的態度很滿意,捋捋鬍鬚道:“頡利可汗殘暴,早已不得人心,造成諸多部落反叛。”

“他身邊許多高官都投靠了我們大唐。關鍵時刻,會有人幫助你們的。我們的大軍就在附近,你不用怕那些突厥人。”

“但是,你必須記住,一旦打起來,你們就往西逃,我們會在那裡佈置好接應的。”

李靖這幾句話,透露出許多資訊,莫凡這才體會到大唐軍神的非凡之處。

心裡佩服之至。

“多謝總管照應!”

莫凡又真誠的向李靖施了一禮。

“小凡啊,你也不必客氣,你和德謇交好,又傳他地道戰法的精髓,老夫感激還來不及。以後,私底下你就叫我伯父好了。”

李靖用很溫和的語氣跟莫凡交談,讓莫凡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。

“多謝伯父!”

第二天早上,莫凡早早就集合好要去出任務的隊員們。

兩百七十名隊員整齊的排列在操場上。

全部身穿迷彩服,係皮腰帶,背雙肩包。

在古代人看來就是穿著奇裝異服。但是,隻有穿戴過的人才知道,這些都是非常適用的服裝。

對麵,唐儉和安修仁帶領的約一百五十名左武侯府將士,也排好隊伍,人人高大威武,盔明甲亮。

他們作為京軍,自帶一種高貴感。看著對麵的盛唐衛士彆動隊員們,眼中充滿鄙夷。

唐儉和安修仁對於莫凡雖有耳聞,但是瞭解不深。看著對麵的莫凡等人,深感憂慮。

一個十四、五歲的少年郎能有什麼大作為?

能封子爵,估計也是幾位國公在後麵操縱的結果。

這次讓他們護衛,搞不好還會成為自己的累贅。

唐儉無奈的朝安修仁搖搖頭,低聲道:“以後還要勞煩安將軍多多費心了。”

李靖、李世績等人也到了操場送行。

張公瑾更是對莫凡和尉遲寶琳等人連連囑咐。

上午巳時初,一行三百多人終於踏上了前往陰山的道路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