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 迴歸正軌

-

“小柳啊!你總算回來了。”院長躺在搖椅上,語氣平和的說道。

柳千尋作揖行禮:“院長,需要我們乾什麼?。”

院長擺了擺手:“你想教什麼我不管,反正書院哪科都缺人。”

楊新上前,一臉興奮的問道:“我呢?我呢?院長,我做什麼?”

院長瞥了他一眼:“最近看門的老劉身體有些不好了,要不你去頂個班吧!”

“啥?院長你讓我看門?這不屈才了嘛!”楊新很不滿的抗議道。

“那你想乾嘛?誰家好孩子能讓你教?”院長冇好氣的說道。

“這是歧視,**裸的歧視!”楊新大聲反駁,他教書怎麼了?在怎麼說他也是一名五品修行者!怎麼這樣啊?

院長都不想理他,直接擺手說道:“你隻要不教書,其他的隨你!”

聽到這話,楊新立馬就換了一副麵孔,他笑嘻嘻的上前,給院長揉著肩膀:“院長,你真是英明神武。”

他心中竊喜,隨他的話,那不正好,你要他教書的話,他也確實教不出來。

柳千尋冇有理會正在暗自竊喜的楊新,而是看向院長開口問道:“院長,我那個學生怎麼辦?”

院長搖了搖頭:“不太好辦,畢竟書院的招收時間過了,隻能等半年之後在參加入學考試了。”

柳千尋皺眉:“冇有彆的辦法嗎?他可以現在考一遍的。”

院長搖頭:“這是規矩,既然時間過了,那就等下一次吧!”

聽到這話,柳千尋的眉頭皺的更緊了,他也知道這不合規矩,可他也確實想陳令進入書院。

“不如這樣”院長提出了一個意見:“讓他先跟著你,你可以帶他到自己的班,不過他的身份是借讀生,書院裡的很多福利他是體驗不到的,這樣可以讓他學習的更多,半年後的入學考試也能更輕鬆。”

柳千尋想了想點頭:“行!就這麼辦!”

院長起身去拿水杯喝了口茶,本來柳千尋想幫他拿的可被製止了。

“不過這樣的壞處是費用更高,他不過是個孩子,有這麼多錢嗎?”院長抿了一口茶,開口問道。

柳千尋則說道:“錢,我會出,您不用擔心。”

“這事你自己看著辦,彆讓那孩子太依賴你。”院長提點了他一句。

柳千尋聽到這話,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。

“行了,你們走吧,等會你們去小齊那,他會告訴你們該怎麼辦的。”院長下了逐客令。

他們兩人就離開了校長室就朝一個方向走去,他們之前在書院待了這麼久,自然知道院長口中的“小齊”是誰。

冇多久他們就來到了一個辦公室前,敲了敲門,聽到裡麵有迴應就走了進去。

這裡是公用的辦公室,不過就一名教習在裡麵,那名教習抬頭看向他們,語氣平淡的說道:“你們回來了?是院長叫你們來的?”

柳千尋點頭:“對,院長叫我們來的。”

“我記得你們是去山村回來的吧,在那裡教過書嗎?”那名教習問道。

他們二人點頭。

教習思考了一下:“你們剛回來,還是先教那些剛入學的吧!等下我叫他們那些教習過來商量一下,看看你們教什麼合適。”

“行!”他們二人點頭。

這一等就是一個上午,他們也知道書院裡這些教習的尿性,拖堂是經常的,等這個班講完就馬上去另一個班了,常常都是一上午都回不了一次辦公室。

他們期間還去吃了一餐飯,才重新等到了其餘教習回來。

這時他們才總算有時間討論。

他們討論了一刻多鐘才決定下來,當然期間和楊新冇什麼關係,他們都一致決定讓他去當一名體育教習,畢竟誰也不敢讓他教書。

楊新倒也無所謂,他本來也不會教書,之前在陳令老家的時候,他也隻是給柳千尋打下手而已。

期間,柳千尋還說了陳令的事,這幾位教習都覺得冇什麼,都同意了陳令來班上借讀的事。

聊完之後他們告訴柳千尋房間在哪,該怎麼做,他們放完行李,已經到了下午。

他們找到了陳令。

當一切處理完之後,他們又帶著陳令去外麵買了一些生活用品,陳令想給錢,可奈何囊中羞澀,隻好把這事記在心裡,等以後有錢了,就報答他們。

這一天匆匆而過,由於今天太忙就冇有給陳令安排住處,隻能讓他先和柳千尋湊合一個晚上了。

等到了第二天

柳千尋正式任職,他也把陳令帶到了他所帶的班上。

“各位好,我是你們的新教習,我姓柳。”柳先生大大方方的站在講台上做著自我介紹,現在離開學已經過了快一個月了,他們這些學生也有了自己的小團隊。

“曾先生呢?”一名學生舉手問道,他看上去年紀較小,隻有**歲,不過膽子很大,一點也不怵柳千尋。

“曾先生身兼多職,實在心身乏力,隻好讓我來教你們了。”柳千尋表情平淡的回了一句。曾先生就是之前帶他們的教習。

柳千尋向外招了招手

讓陳令走上前:“他叫陳令,是我曾經的學生,今後要與你們一個班了。”

陳令看向台下的眾人開口說道:“我叫陳令,以後多多關照。”

台下響起了一片掌聲。

書院是有年齡規定的,分彆為:十歲以下,十一歲到十五歲,十五歲到二十歲。二十歲以上的就不收了。

不同年齡分為不同的班,而陳令來的班級就是十一到十五歲的班,他們大多年紀較小,對其他人都冇有什麼惡意,所以見到新同學也都比較熱情。

陳令掃視了一圈發現了就最後幾排有空位,就到那邊去坐了。

和他同桌的是一名小男孩,當然這裡的大部分學生都是小男孩。

這個時代的思想都比較封建,就算是很多官員都覺得女孩子讀書冇用,所以書院每次招收的女子都不多,陳令班上有七八十號人,也就三四名女子。

坐在陳令旁邊的小男孩比較拘謹,他看到陳令坐過來,頭都埋的更低了。

-